税务与经济

本刊特稿

  • 增值税税率下调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

    谷成;王乾;张义卓;

    税收作为调节生产要素配置的重要手段,在助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2016~2021年三次下调增值税税率为研究背景,使用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增值税减税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值税税率下调能够显著提高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水平,且这一效果在议价能力强、地区环境执法力度强和资源型城市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显示,增值税税率下调为企业释放了更多现金流,激励企业增加绿色创新投入来促进绿色发展。拓展分析表明,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制造业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总体而言,增值税税率下调的减税政策是实现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和提升企业ESG表现的重要制度保障。

    2025年06期 No.263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税务研究

  • 民营企业破产重整纳税信用修复制度的统一化构建

    邓社民;管涛;

    我国现行纳税信用修复制度过度依附于普通信用修复的逻辑,忽视了民营企业破产重整程序的特殊性与本质要求,导致其在重整场域下效果严重减损,陷入供给零散化、内容泛化乃至形式化的困境。应以《企业破产法》为依据,对破产重整民营企业的纳税信用修复统筹规制;以破产重整民营企业信用修复披露平台的体系化、规范化构建为基本进路,并针对重整程序的不同阶段设计差异化的修复机制,从而强化破产重整民营企业纳税信用修复制度的精准赋能与实质有效。

    2025年06期 No.263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立法诠释与理论补正——以无形伪造的抽象危险为分析进路

    赵浩;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认定标准历来聚讼纷纭,呈现出泛化适用的态势,新司法解释的出台未能彻底扭转这一困局。但不能为了实现限制处罚目的而突破现行立法框架,否则必然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秩序法益观与财产法益观都存在明显缺陷,应当提倡以专票抵扣机制为重心、以国家税收利益为限制的复合法益说。行为犯说、目的犯说、实害犯说并不符合本罪的罪刑规范,也无法适配危害税收征管罪一节的罪名体系。本罪虚开行为的性质是以虚构抵扣权为核心的无形伪造,即有开票权限的主体开具了与事实不符的记载了虚假事项的专票。虚构抵扣权侵害了专票抵扣机制,通常会类型性地引起对国家税收利益的抽象危险。但该抽象危险在具体情境中有被反证的可能,应进行客观面和主观面的双重考察。

    2025年06期 No.263 2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 耕地占用税的法理阐释与制度优化——以乡村全面振兴为视角

    耿晓;

    耕地占用税是我国地方税体系中的重要税种之一,其立法与修法对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具有关键作用。保护耕地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环节,以此为纽带,耕地占用税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形成了深层次内在联结。立足乡村全面振兴的视角加以审视,现行耕地占用税法律制度在立法理念、税制设计和制度协同等方面仍有诸多改进空间,这不仅需要在立法目的条款中嵌入乡村振兴目标,更应聚焦具体税制和法际协同的不足之处,实现耕地占用税制的精准优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系统性重构,有助于在法治维度更好地推进耕地保护,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5年06期 No.263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 双重视角下我国企业社保费负担研究

    吴晓晨;

    社保费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人力成本。从企业生命周期与税收楔子理论的双重视角出发,基于S市19 832户企业的全样本数据,构建企业社保费健康评分体系。研究发现,当前样本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性分化明显,企业社保费健康状况呈中风险聚集的纺锤形结构。对此,建议区分低、中、高风险企业构建全国性社保费健康评估与分级管理体系,依据评分对低风险企业给予差异化的激励政策,对中风险企业强化“三位一体”的风险管控,对高风险企业实施法制化的穿透监管,从而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2025年06期 No.263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 “人工智能+”背景下税收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

    王婧美;邵寒驰;

    税收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根植于技术嵌入、制度创新、组织变革和价值重构,数字经济扩张、全球治理变革与数字智能技术革命共同构成了税收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机会结构,转型过程亦面临数据质量、算法治理、制度适配、伦理失范等内生性风险,应遵循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赋能、制度调适、人才组织重塑“五位一体”的系统化实践路径,推动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5年06期 No.263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经济纵横

  • 新质生产力、生产关系变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海玲;李家鹏;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利用2012~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工具变量法和机器学习法等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与演进是新质生产力释放高质量发展红利的关键途径,并且在东南地区以及城市群范围内,其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同时,新质生产力的积极影响呈现边际效应递增和空间溢出特征。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以引领产业升级,推动要素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优化生产方式与价值倍增机制;并通过深化区域辐射机制,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5年06期 No.263 6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学理阐释、逻辑结构及健全路径——基于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

    葛宣冲;王静;李静;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制度保障。全面绿色转型目标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遵循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思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等理论原则,其出场逻辑在于对“黑色生产力”的绿色革命和绿色超越,超越逻辑即突破西方生态资本主义的局限,叙事逻辑则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此,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应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一要优化升级智能高效的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二要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机制;三要探索完善绿色创新的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四要建立健全生态财富共建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

    2025年06期 No.263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 首发经济数智化转型的机理阐释与路径突破

    陈启泷;姚迪;

    首发经济数智化转型的核心逻辑在于,依托技术与制度的协同驱动,将“首发性”优势通过新发展理念的深层机理,系统性地转化为可持续竞争力。研究结论表明,转型成效取决于技术赋能与制度供给的协同效应,需通过数据要素整合、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全球规则引领与共享价值分配等机制,构建技术迭代、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制度创新三位一体的转型闭环,从而形成以政府制度保障为底座、企业战略重构为核心、人才全链条支撑为纽带的系统性治理体系。政府应建立标准合规框架与数据交易平台,推动跨境规则互认;企业应积极实施数据中台战略,强化绿色数智融合与全球首发网络布局;人才体系则需通过交叉学科培养与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机制,破解复合型人力资本瓶颈,实现首发经济从政策依赖向制度性能力驱动的范式跃升。

    2025年06期 No.263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 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赵斯文;

    在数字经济与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数字技术通过资源配置优化、创新激励、消费释放与协同治理四大效应,重构体育产业生态,激活市场主体,拓展消费空间,并提升监管效能。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基础环境薄弱、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消费场景碎片化、数据治理滞后等现实瓶颈。应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市场主体、拓展消费空间及优化监管体系等方面强化政策举措,推动体育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

    2025年06期 No.263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吉林经济

  • 吉林省农业保险赋能乡村振兴问题研究

    姚毓春;谷佳忆;杨玉前;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农业保险作为重要政策工具,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关键支撑作用。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也是农业保险大省,已初步形成适配地方农业的保障体系,但在实践中仍面临法律监管不完善、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作用路径看,吉林省农业保险能够通过风险化解、绿色发展、诚信建设、多元协作、收入稳定机制,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农民增收。为进一步提升效能,需通过完善法律监管、构建财政支持的大灾风险分散体系、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强化科技赋能等路径优化,实现农业保险高质量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目标。

    2025年06期 No.263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 吉林省发展壮大银发经济问题研究

    李寅权;李扬;

    当前,吉林省乃至全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进而加快推进吉林全面振兴的长远之策。近年来,吉林省的银发经济发展在供给侧、需求侧以及要素支持侧初具规模,已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缺乏科学完备的银发经济行业统计分类目录、产业规模小和结构不优、人才供给不足、银发群体消费观念滞后等问题。对此,吉林省应加快完善银发经济产业统计分类体系,强化服务业与制造业供给能力建设,加大银发经济专业人才的质量化培育和引进,营造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与消费环境,推动吉林省银发经济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集群化布局和品牌化提升。

    2025年06期 No.263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 高质量发展吉林省冰雪文旅IP的重要意义及路径选择

    庞丽艳;马克;

    冰雪文旅IP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吉林省对内整合资源、激活产业、凝聚人心,对外输出形象、吸引客流、抢占高地,从而为吉林省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的发展新动能。近年来吉林省冰雪文旅IP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同质化、产业链短、品牌认知固化、客源结构单一、区域发展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吉林省应加强顶层设计与IP体系构建、深化IP内涵与叙事、打通全产业链与四季运营,从“资源导向”转变为“品牌与IP导向”,从一个“冰雪旅游目的地”升级为一个“有故事、有情感、可体验的冰雪文化现象”。

    2025年06期 No.263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 經濟學人

    <正>谷成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税收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全国税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理事,财政部专家工作室成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大连市领军人才。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在《财贸经济》《学术月刊》《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管理》《经济学家》《财政研究》《税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预测》《科研管理》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成果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或摘发,多部专著由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资助出版。

    2025年06期 No.26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税务与经济》2025年总目录

    <正>~~

    2025年06期 No.263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 《税务与经济》投稿须知

    <正>《税务与经济》投稿邮箱为:swyjjzz@163.com,其他均为假冒网站和邮箱。《税务与经济》刊发论文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也从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代理作者投稿、发稿事宜。敬请广大作者、读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举报电话:010-63098272。

    2025年06期 No.263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