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与经济

本刊特稿

  • 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吴昊;赵丹;

    基于2010~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农业现代化各子维度及不同的粮食功能区都存在差异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扩大农村市场规模、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门槛效应检验表明,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存在基于城镇化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当城镇化水平位于第一门槛值与第二门槛值区间时,其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应加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制定差异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

    2025年05期 No.262 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税务研究

  • 论核定征收中证据协力义务的程序法理

    蔡虹;郭文静;

    在实践层面,由于缺乏必要的程序规制,核定征收制度在适用中常引发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在规范层面,核定征收可适用的具体类型并未产生较大变化,但增加了“明确核定应纳税额的具体程序和方法”的要求。因此,理论层面有必要回应核定征收适用的程序法理,以在保障纳税人权利与追求实质税收事实中寻求平衡。从证据协力义务的内容与程序来看,应明确纳税人必要的文书提出义务和事案解明义务,并从文书提出的程序、范围等方面提供权利保障。从税务机关角度看,其命令证据提出后可能面临不同的实务情形,应当区分纳税人未提出证据的税收事实查明与提出证据后税收事实的实质查明之二元区分。在此基础上,首先,应明确纳税人违反证据协力义务承担的是未提出文书内容视为已证明的法律后果,而非证明责任的倒置。其次,推算课税是推定课税的具体方法。对于纳税人证据提出后之实质税收事实的判定,税务机关应当审慎地证明与阐明。

    2025年05期 No.262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 组态视角下税收营商环境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贾亚男;魏金沛;谢佳辉;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对于保障要素自由流动、消除税收制度壁垒以及夯实统一大市场的制度根基起关键作用。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必要条件分析方法 (NCA)与动态QCA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税收营商环境要素提升市场发展水平的多元路径。研究发现,实现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税收公平、适度、法治和效率等多因素协同发挥作用,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存在多元路径和复杂机制,不同省份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适宜组态也存在差异。因此,应通过增强税收信息化及政府透明度,分类指导优化不同地区组态实践,强化协同阻断不良组态,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5年05期 No.262 2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 碳补偿和碳信用交易转让定价规则之构建研究——以《碳补偿和碳信用的转让定价指南》为指引

    叶金育;蒋铮;

    《碳补偿和碳信用的转让定价指南》在阐释碳补偿和碳信用交易特殊性、监管特殊性和价值链特殊性等多元特性的同时,也对可比性分析、转让定价方法选择、所有权归属和碳融资等带来全新挑战。对照指南发现,我国转让定价规则存在忽视碳补偿和碳信用交易的独特性、缺乏碳补偿和碳信用交易的定价方法、欠缺碳补偿和碳信用交易定价监管机制和残缺的碳定价机制影响正常交易价格认定等问题。欲解决这些问题,既要遵循碳补偿和碳信用的交易机理,又要保障转让定价规则的务实化运行,还要恪守国家税收主权和税收利益平衡。此外,应参照《指南》采取“融入立法模式”,以期生成既契合国际发展趋势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碳补偿和碳信用交易转让定价规则。

    2025年05期 No.262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 论设立经济矫正型数字税的正当性

    于钱源;

    数字经济涌现的新商业模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价值创造与流动规律。平台型企业通过非生产型数字劳动和双边市场属性获取超额利润,导致传统税制无法有效调节税收公平,进而需要设立数字税矫正经济扭曲。经济矫正型数字税是对平台型企业获取的超额利润予以矫正而设立的新税种,其正当性证成需要兼顾经济规律与税法原理。就经济规律而言,平台型企业一方面无偿或低偿获取非生产型数字劳动所创造的利润,另一方面借助双边市场属性剥削来源于市场供求双方的利润,这些超额利润需要由税法加以调节。从税法原理来讲,数字税具备公共利益属性,有助于贯彻税收公平原则。同时,数字税以用户参与度、数据流量等数字经济特征为联结点,可以突破传统税制对物理实体的依赖,针对性地规制平台经济。

    2025年05期 No.262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 银发经济视域下财税政策的适应性调整与优化

    于鸿;

    银发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亟需构建与其发展阶段、产业特征相适配的精准化财税政策支持体系。当前的财税政策在支持银发经济过程中存在工具协同性不足、银发经济供需结构失衡及长效保障缺位等问题。基于此,我国应进一步构建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与财税政策的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动态绩效评估机制的设计与全周期财税激励体系的完善,实现银发经济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有机统一,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No.262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经济纵横

  • “双碳”目标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关嘉麟;石少玉;

    为实现“双碳”目标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低碳转型为重要抓手。基于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低碳转型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转型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通过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三个路径发挥作用。在影响机制方面,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发展与低碳产业集群两个渠道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转型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突出。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提升创新能力;积极推动低碳产业集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建立区域协同机制,统筹推进各区域协同发展。

    2025年05期 No.262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基于就业效应的研究

    闫润菡;李红亮;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它改变了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数字化转型整体促进了就业规模的提高,但二者呈现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通过推动生产技术升级和就业结构优化,进而影响企业就业规模。相较于地区市场化程度,企业竞争力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弱化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就业规模之间倒U型关系的强度。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就业规模的负面影响在非高科技、重污染、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中能够得到缓解。因此,我国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制定适度的鼓励政策来优化市场环境,加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并实施差异化的行业政策,以平衡技术创新和就业保障,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与增长。

    2025年05期 No.262 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 我国社区养老资源配置何以有效

    赵浩华;郭磊;

    社区养老资源是改进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可及性的基础性环节。当前我国各地社区养老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受到多重因素协同作用的影响,人力资源在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且人力资源与老年人口抚养比之间存在互补效应,而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是社区养老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关键。提升我国社区养老资源配置效率,需要强化资源整合以实现区域养老资源的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地精准补齐区域养老资源短板,完善人才体系打造专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以及强化供需适配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融合升级,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及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2025年05期 No.262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 《税务与经济》投稿须知

    <正>《税务与经济》投稿邮箱为:swyjjzz@163.com,其他均为假冒网站和邮箱。《税务与经济》刊发论文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也从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代理作者投稿、发稿事宜。敬请广大作者、读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举报电话:010-63098272。

    2025年05期 No.262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