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与经济

本刊特稿

  • 中国减税降费政策取向的演进:收入原则与效率原则的权衡

    李文;

    收入原则和效率原则作为重要的税收原则,二者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决策者通常会对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降低收入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通过对二者的权衡来确定税收政策的取向。我国于2009年开始实施系统性的减税降费政策,依据其政策取向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09~2015年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取向为效率原则与收入原则并重;2016~2021年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取向为效率原则优先;2022~2023年的组合式、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取向为效率原则优先,但收入原则意识有所提高;2024年开始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取向为效率原则与收入原则并重。我国今后应继续坚持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并进一步聚焦减税降费的有效性,以促进效率原则与收入原则的统一,在维护财政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达成提高经济效率的目的。

    2025年03期 No.260 4-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税务研究

  • 税收治理现代化:数字经济时代共同富裕的助推器

    刘焕明;杨思宇;

    数字经济的兴起给全球税收治理体系带来挑战,同时也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优化税收政策、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加强国际税收合作以及完善法律与制度建设等,探讨数字经济时代税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发现,税收政策的创新,如引入数字服务税和优化增值税体系,有助于实现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税收征管的数字化转型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提高税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国际税收合作的深化,尤其是参与全球税制改革,对于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税收规则至关重要。此外,修订现行税收法律框架和完善数据隐私保护法律,对于平衡税务管理与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税收治理现代化是适应数字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对促进社会公平、优化经济结构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3期 No.260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绿色税制的影响

    巴殿君;张硕;

    近年来,全球资本绿色偏好的转向、国际环境协定与多边规则的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的调整等国际形势变化,在给我国完善绿色税制带来外部压力的同时,也促使我国加速进行内部调整。尽管目前我国绿色税制通过多税种协同作用助力产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并不断深化国际对接与合作,但仍存在与国际税收规则接轨不足、技术壁垒与资金难题、产业调整与转型引发利益冲突、财政压力与产业链监管缺陷等问题。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国际化绿色税制标准体系;强化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突破绿色发展技术与资金瓶颈;完善激励机制,促进绿色转型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健全税收政策体系,打造长效机制,以有效应对绿色税制完善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障碍。

    2025年03期 No.260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 环境保护税“绿化”功能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肖春明;李婕;康珂宇;

    环境保护税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企业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新质生产力测算指标实证检验环境保护税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环保税对样本企业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环保税通过激励企业绿色转型,进而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检验发现,环保税对非重污染、技术密集型及东部地区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更大。总体而言,环保税是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鉴于环保税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国家应继续优化环保税政策,增强环保税的“绿化”作用;研究完善差异化的环保税政策,提高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充分利用环保税的激励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税收政策支撑。

    2025年03期 No.260 3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 OECD数据比较下完善我国相互协商程序机制的路径建议

    王文清;刘玉洁;王一诺;

    相互协商程序(Mutual Agreement Procedure,MAP)作为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发生跨境税收争议普遍应用的税收确定性工具之一,能够有效化解国际税收争议、消除重复课税等问题。回顾MAP的渊源、BEPS第14项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我国MAP机制的完善,分析OECD公布的2018~2022年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实际执行的相互协商程序结案数据,找出我国MAP在总体结案率、结案时长和跨国企业参与积极性方面的难点、堵点,进而从税务部门、跨国企业集团和全球共治三个维度,分别提出落实BEPS第14项行动计划最低时间标准、配备专业人才资源、强化基层税务部门专业指导能力和跨国集团增强国际维权意识、研发设立职能模块、健全跨国企业集团内部协调管理机制以及引入MAP调解机制、强化高端人才培养、增强全球税收数据安全等九条立足长远完善MAP机制建设的路径建议。

    2025年03期 No.260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 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定罪的法律适用与立法完善

    翁武耀;程玉璇;

    两高涉税犯罪司法解释施行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行为的构成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对此,从解释论的角度,以造成增值税税款损失的抽象危险来界定客观要件;区分虚构交易主体型虚开;明确非法篡改电子信息型虚开是其他虚开的补充;开票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后销售或受票方让他人为自己虚开后购买,仅在造成税款损失抽象危险时定非法出售或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此外,在未来立法完善上,可引入骗税罪,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仅适用于开票方,对受票方以逃税罪或骗税罪论处;将虚开普通发票罪限缩后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合并为虚开发票罪。

    2025年03期 No.260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经济纵横

  • 农村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理论逻辑与优化策略

    孟耀;姜毅;孟丽莎;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难点在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关键在于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从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变化特征可以看出,与其他人口相比,低收入人口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较低,对总收入的贡献率低于其他人口,这是导致低收入人口与其他人口收入差距巨大的主要因素;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低收入人口总收入的贡献率与其他人口比较接近,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因此,需要从增能、赋权两个方面建立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机制,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努力提升其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今后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强化就业支持,促进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经营收入持续增长;壮大帮扶产业,强化帮扶产业推动增收作用;盘活农村资产,打通农村居民资产升值通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

    2025年03期 No.260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 质量感知、个体特征与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基于地区差异视角

    马志敏;赵欢;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是推动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尚需持续推进。基于ACSI和CCSI模型构建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对东中西部民众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质量感知和个体特征是影响我国不同地区民众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二者的影响效应均呈现出在东部地区较大、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小的特征。因此,政府应注重文化资源的均衡配置,构建多元化路径提升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

    2025年03期 No.260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 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孙佳哲;李勇坚;

    以我国2013~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中介效应与异质性分析框架,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并通过降低营业成本、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增强技术创新三条路径间接发挥作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其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绩效。不同产权性质会影响制造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采纳与执行,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运作效果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因此,政府应构建分类支持体系,企业应以治理优化与技术落地双轮驱动转型,社会应完善“教育—企业”联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同促进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

    2025年03期 No.260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 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文化传承协同治理研究

    王中庆;胡志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流域贯通沿黄九省(区),流域生物多样性塑造了黄河文化的地缘呈现与实践样态,黄河文化助推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国别保护与历史延续。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文化传承协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要义蕴含,亦是“差异性一体化”理论的外在体现。当前,协同治理的实践路径在“生物—文化多样性”理念融贯的整体性,生态与文化领域连结的科学性,以及流域上中下游区域统筹的系统性层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统筹横向与纵向治理体制,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流域治理的立法、执法及司法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协同治理,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No.260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 农业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参与区域品牌价值共创的博弈分析

    刘文超;杨丰强;张鹏;

    农业企业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构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农业企业间紧密协作,方能规避各自为政及资源浪费之弊端,进而强化地方农业品牌的凝聚力,达成区域品牌中各企业的共同繁荣。基于双边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农业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在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共创过程中博弈双方对参与行为的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应当选择协同合作的最优策略,以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通过构建价值共创的协同机制,可以更有效地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实现整体的帕累托改进,优化资源配置。鉴于此,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需要增强农业企业的价值共创认知,确保参与企业有效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2025年03期 No.260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吉林经济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下东北地区老龄政策优化路径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许世存;孙茜;

    老龄政策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将东北地区老龄政策发展进程划分为起步发展阶段、探索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以及新时代发展阶段,根据政策发文时间、文种类型、发文主体、政策工具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对东北地区老龄政策演变状况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东北地区老龄政策体系存在以下问题:政策对象范围相对受限,需求层次覆盖不全面,经济与社会融合不足,政策效力不足,政策发文主体协同性较差以及政策工具结构失衡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下东北地区老龄政策的优化路径为:扩大老龄政策对象范围、丰富老龄政策需求层次、促进老龄政策经济与社会融合发展、提升老龄政策效力、加强老龄政策主体协同合作、优化老龄政策工具结构。

    2025年03期 No.260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 經濟學人

    <正>李文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和学术委员、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

    2025年03期 No.26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税务与经济》投稿须知

    <正>《税务与经济》投稿邮箱为:swyjjzz@163.com,其他均为假冒网站和邮箱。《税务与经济》刊发论文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也从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代理作者投稿、发稿事宜。敬请广大作者、读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举报电话:010-63098272。为保证稿件评审客观公正,编辑个人不接受投稿,请勿在投稿中指定具体编辑,投稿均需投到指定邮箱。投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稿件内容应为税收理论与实践及经济管理类学术意义上的学术成果,决策咨询类、报告类或者新闻报导类文章不符合本刊要求。

    2025年03期 No.260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下载本期数据